一課經濟學 (Economics In One Lesson,1996)
- 類別:商業理財
- 作者:亨利‧赫茲利特(Henry Hazlitt)
- 譯者:羅耀宗
- 出版社:經濟新潮社
- 出版日期:2005年05月
本書作者赫茲利特── 堪稱二十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經濟專欄作家,教給我們經濟學最重要的一課:
「經濟學的藝術就是:不只觀察任何行動或政策的立即影響,更要看較長遠的影響;不只追蹤政策對某個群體產生的影響,更要看對所有群體造成的影響。」
然而就在這一點上,人們,甚至是政府,常常犯錯,或者明知故犯。好經濟學和壞經濟學的分野就在這裡。壞經濟學家只看到觸目所及的事情;好經濟學家卻看得更遠。壞經濟學家只觀察計畫中的行動產生的直接結果;好經濟學家卻也放眼更長遠的間接結果。壞經濟學家只注意政策對某個特殊群體已經產生或將要產生的影響;好經濟學家還會去深究政策對所有群體產生的影響。
以這堂課為基礎,作者舉許多日常可見的實際例子,例如公共建設、課稅、授信、失業、關稅、最低工資、價格管制、工會、工資、利潤、儲蓄、通貨膨脹等等,以最淺顯的方式告訴讀者,這些複雜的經濟問題背後的真相、什麼樣的經濟政策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,以及,真正學會這一課經濟學。
經濟事務影響我們每一個人,本書可以幫助你更了解經濟世界運作的法則,不會再被政府或「專家」的花言巧語所矇騙。
第一版於1946年出版,本書是五十週年紀念版,從第一版至今已逾一甲子,可謂歷久彌新的經典之作。
本書的焦點在於評判「公共政策」,書中討論的主題,課稅、授信、失業、關稅、最低工資、工會等議題,現今我們依然在報章雜誌上時有耳聞,政府、專家各有一番言之成理的說詞,而本書雖為入門書籍,卻有別於常見入門書籍,本書並非知識的傳授,而是教導讀者思辨,其論述的核心如下:
「經濟學的藝術,在於不只觀察任何行動或政策的立即影響,更要看較長遠的影響,不只追蹤政策對某個群體產生的影響,更要看對所有群體造成的影響。」(p.57~58)
有別於凱因斯(John M. Keynes,1883-1946)「長期來說,我們都死了。」(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.)的思維,作者重視「宏觀」性思考,不偏執於行動或計畫的立即影響,也不囿於特定群體所受的影響,而忽視其他群體。
作者以「破窗戶謬論」為始展開思辨:
小混混砸破麵包店的窗戶,導致玻璃店有筆生意,玻璃店賺到的錢可以用來向其他商店買東西,以此類推,小混混應被譽為造福人群的恩人。
作者藉此簡單而經典的案例說明謬誤,進而探討許多議題,如公共建設促進就業機會、詛咒機器造成失業、關稅保護、拯救產業、保護基本工資、抨擊儲蓄等,論述的思辨過程是本書最精彩之處,文字淺白生動易懂,沒有高深複雜的數學模型,只單純從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出發,卻論述綿密、思路清晰,結語更是擲地有聲:
「看問題時,是看整體,不適看片段。這就是經濟學的目的。」(p.280)
本書很適合做為入門補充教材,能教導讀者更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,在許多謬論在政客、媒體渲染下,長期積非成是下,謬論逐漸變成「常識」,至今仍屢見不鮮,作者在〈三十年後的這堂課〉一章中感嘆:
「這段期間,本書前面闡述的教訓,我們學到了多少?」(p.283)
即便看壞未來,作者仍期許「總有某些地方,陽光會破雲而出。」(p.294)
社會要進步,公民的素質也要提升,讓越來越多人懂得思辨,識穿各種謬論背後的實像,我想這是作者撰寫這本「經普」時對於讀者最大期許吧。
留言列表